全国知名肛肠病学专家贺平的藏族情结
病人就是亲人
“喂!是贺大哥吗?我是巴塘的旦增呀!我计划下周五带我的一个兄弟去医院找您做手术。您以前给我做的手术快6年了现在都没有犯,您还给我开的治疗肠胃的中药,效果好得很呢!我兄弟也是肛周脓肿,所以他也想过来找您手术。”
“哦!你好!是丹增兄弟呀!可以,不过,我现在还在上海开一场学术会,周天才结束,那我争取周天赶回来吧!周一早上你们过来,好吗?”
“好的。好的。谢谢您!贺大哥,下周一见。”
这是一通来自于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的藏民旦增打给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副院长贺平的电话,6年前,旦增因身患严重的高位肛周脓肿,当地医院束手无策,遂慕名前往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找到贺平院长成功手术。解决了他多年病痛折磨的贺平也就成了当地十里八村的名人,旦增感激不尽。一来二往间,他们竟成了兄弟般的亲人。这位80后的藏族小伙尊称贺平院长贺大哥。
据当事人旦增回忆,当贺平院长得知他们专门千里迢迢来求他手术,原本计划周一才手术,贺平院长结果提前了航班返回单位,并安排单位有关科室为患者安排床位和术前检查,贺院都来不及休息连夜为他带来的患者做了高位肛周脓肿手术。这是一个发生在2019年冬天的故事。到现在为止,这位藏族兄弟旦增,每每回想起那年那天那晚贺院长风雨兼程从上海赶回为他朋友加班手术的事时依然热泪盈眶。
在近40多年的从医过程中,贺平院长凭借他高超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治愈了数以千计的患者,也因为他有一腔对病人如亲人的情怀,结交了数不清的藏族朋友,在川西,那些经贺平教授治疗好的藏民们都把他誉为健康守护神一样的存在。
藏区是他永远的牵挂
地处川西高原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自然环境恶劣,是国家级贫困县,医疗资源极度匮乏,很多藏民为了看病必须翻越高海拔的折多山,穿越中国最长的二郎山隧道 , 颠簸千余公里才能来到成都市,若遇突发疾病,如:难产、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患者,就只有一切听从天意,当贺平院长多次走访川藏的患者时,发现那里由于经常骑马等生活习惯,患痔疮、肛瘘患者非常普遍。如果在川西地区开设一个专门治疗肛周疾病的肛肠科就能极大地解决藏民们的就医问题。
从2014年起,成都肛肠专科医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号召,全力以赴做好健康扶贫攻坚工作,以实际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要实现全面小康必先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要求,在杨向东院长,汪丽娜书记,贺平、张琦、曹暂剑、陈小朝、魏雨副院长,院长助理夏诗童等班子成员和一众专家的全力帮扶下,抽调医院技术骨干,数次深入川西高原,在医疗技术、医用物资、科室团队搭建等关键环节,倾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仅仅两年时间,就将炉霍县人民医院肛肠科建成四川省卫健委重点专科,极大地方便了川西藏民的就医看病。把曾经杨向东院长、贺平副院长计划在藏区组建一个肛肠科的梦想照进了现实。从此,藏区众多痔疮、肛瘘、肛周脓肿等常见病、多发病在当地医院就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此举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称赞这是为川藏群众做的一件最有意义的大事。
贺平副院长在多年的肛周疾病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先天性肛门畸形的手术也颇有心得,许多患者从很远的地方专程前来找贺平手术,一次,凉山彝族自治州一个出生几个小时的婴儿,因为没有肛门(发育畸形),排不出大便,当地医院建议即刻转上级医院,并专门嘱咐患者父母去成都肛肠专科找贺平副院长,患儿最终化险为夷,父母及家人感激不尽,被当地百姓尊称为生命的守护神,自此,从西藏、川西藏区慕名前来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找贺平手术、看中医的患者络绎不绝。
贺平院长回忆说,这10年的援藏路共计行程近20000余公里。虽然很累,很辛苦,每次还要承受严重的高原反应,但当他看到那些藏民患者在得到治愈后脸上露出纯真感激的笑容时,心里也是满满的欣慰。
作为全国中医高等教育首位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的贺平教授,经他培养的研究生在全国各省市肛肠领域独树一帜,有的已成为当地学科带头人,可谓桃李满天下。已过花甲之年的他,本该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退休生活,但他依然如青年人一样活力四射,朝气蓬勃,凭借他卓尔不凡的才华和对中华中医药文化的热爱,践行着一名中医人的初心和誓言。他从医以来,深谙中医之道在治疗慢性疾病的奥秘,始终力求以最小的代价,最低的成本,把中医药的神奇魅力发挥到极致,藏民都夸赞贺平院长的心肠跟菩萨一样。在国家发出支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号召后,贺平副院长积极响应,踊跃报名,数十次带领成肛援藏团队成员,在极度缺氧的恶劣环境下走村入户,跋山涉水。把脉,诊病,开方,把爱播撒在了折多山。为数以千计的藏族朋友解除了肛肠病痛的折磨,为川藏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尽管他早已到安享退休生活,但他依然退而不休,继续奋战在工作一线,奔赴在川西山水间,因为川藏是他放不下的情结。